浙商策略再论科创板:小荷初露尖尖角
炒股就看,浙商再论权威,策略专业,科创及时,荷初全面,露尖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尖角
来源:王杨策略研究
摘要
投资要点
市场进入筑底期,浙商再论底部区域看长做长,策略“轻指数,科创重个股”,荷初新一轮明星股将悄然展开有序市场,露尖以史为鉴近2-3年上市新股将是尖角新一轮明星股沃土,科创板叠加了其产业分布的浙商再论鲜明时代感,是策略代表性板块。
站在当前,科创我们认为科创板进入牛市初期,小荷初露尖尖角。一则,其产业分布映射当前的先进制造业崛起,以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国防和医药为代表;二则,盈利高速增长,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22年和23年均超30%,与此同时估值触底,目前PE-TTM接近2012年创业板水平;三则,基金配置较低,截止22Q1科创板占基金配置比约5%。
接下来,我们认为市场最核心的特征在于,科创板中新一轮明星股将悄然展开有序上涨,是未来结构牛市的主战场。
1、引言:次新股是牛股沃土
在介绍科创板之前,我们先说A股一个被忽视的规律:无论是2013年至2015年的牛市,还是2019年至2021年,次新股往往是牛股沃土。
底层逻辑在于,次新板块是各阶段产业更迭在权益市场的映射。科创板自2019年6月开板,正是一批映射中国先进制造崛起的次新股。
2、产业:鲜明时代感是内核
“无产业,不牛市”,展望十四五,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最具时代感的产业,科创板作为一批上市未满三年的次新股,恰好映射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崛起,这点正是夯实科创板牛市的底层逻辑。
3、盈利:增速快且估值触底
科创板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并逐步兑现到板块业绩上,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科创板22年和23年的盈利增速分别为64%、34%。
就估值来看,整体法下(剔除负值),截至5月20日科创板PE-TTM为35倍而科创50为34倍。4月26日是科创板最低点,彼时PE-TTM仅为30倍,接近12年12月创业板的29倍。
4、基金:配置处在历史低位
截至2022Q1,科创板占基金整体的配置比例约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
随着科创板的产业配置价值显性化,参考创业板的配置路径,当前科创板较低的基金配置,也意味着后续较大的加仓空间。
5、似曾相识创业板:多维度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推出,指数持续调整至2012年1月并于2012年12月二次探底后开启牛市。
科创板自2019年7月推出,指数持续调整至2022年5月,持续调整近3年后,当前PE-TTM同样接近2012年的创业板。
对创业板和科创板归一化处理后,早期指数走势呈现出较强相似度。“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这些现象背后有其合理性。
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创板,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是核心共性,换言之,创业板映射了十二五期间的互联网,而科创板映射了十四五时期的先进制造。与此同时,两者的次新股属性又强化了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的变动规律。
此外,从宏观维度,2012Q1和2022Q1剩余流动性均由负转正,大势层面意味着市场触底,与此同时,经济从下行转为弱复苏,风格层面意味着成长占优。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超预期;产业进展低预期;盈利增长低预期。
正文
1、 引言:次新股是牛股沃土
在介绍科创板之前,我们先说A股一个被忽视的规律:无论是2013年至2015年的牛市,还是2019年至2021年,次新股往往是牛股沃土。
我们认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在于,每个阶段的次新股往往是彼时产业转型的缩影。
换言之,次新板块是各阶段产业更迭在权益市场的映射,亦是牛股沃土。一方面,次新股天然的时代感,使其具备较高的成长性,而这点恰恰是牛股最核心的属性。另一方面,基金持仓低的背景下,当次新股基本面拐点显现时,容易带来比较大的预期差。
科创板自2019年6月开板,正是一批映射中国先进制造崛起的次新股。
1.1复盘2013年至2015年
以2013年至2015年的牛市为例,选取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6月5日涨幅前100的公司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2012年,占比75%。
1.2复盘2019年至2021年
以2018年10月19日至2021年12月13日区间涨幅前100的个股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占比为43%。
1.3总结:产业驱动是内核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上市时间这一指标。但实际上,从上市时间这一指标出发,反而更容易发现预期差,以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两轮牛市为例,可以发现,彼时的明星股中次新股占比明显较高。
从供给端来看,次新股具备天然的时代感。原因在于,能够做到上市的新股多适应各阶段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因而具备较高的成长性,这恰恰是牛股最核心的属性。
从需求端来看,新股数量多、体量小、估值高等因素导致投资者对其关注不高,继而导致机构对2-3年上市的新股持仓较低,并具备比较高的预期差。但当次新股业绩拐点显现时,基金的加仓行为会对涨幅形成放大效应。
而科创板,正是一批具备鲜明时代感的次新股。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首批公司上市。
2、 产业:鲜明时代感是内核
展望十四五,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装备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最具时代感的产业。
科创板作为一批上市未满三年的次新股,恰好映射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崛起,这点正是夯实科创板牛市的底层逻辑。
2.1复盘:无产业,不牛市
“无产业,不牛市”。即便是自下而上选股,行业也是最核心的考虑要素。我们对十倍股的行业进行统计,发现每轮牛市产生的十倍股都有其鲜明的产业共性。
1996-1997年牛市,十倍股的主要行业有计算机、采掘、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和银行,其中计算机占比最高为33%。
2005-2007年牛市,十倍股的主要行业有房地产、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化工、商业贸易和医药生物,其中房地产和有色金属占比最高,分别为15%和13%。
2013-2015年牛市,十倍股的主要行业有计算机、传媒、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其中计算机占比最高为32%。
2019-2021年牛市,十倍股的主要行业有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电子和医药生物,其中电力设备占比最高位47%。
从四次牛市中,可以发现十倍股有鲜明的时代感。1996-1997年这轮牛市中,十倍股所处行业以轻工业为主;2005-2007年这轮牛市中,十倍股所处行业以重工业为主;2013-2015年这轮牛市中,十倍股所处行业以信息技术为主,2019年-2021年这轮牛市中,十倍股所处行业以新能源和硬科技为主。
四轮牛市背后的时代背景是,继1978-1988年,我国经历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后,1988-1998年,我国开启了以规模化方式生产轻工业产品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98-2011年,轻工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进入重工业高速发展阶段。而2011年工业化成熟之后,技术升级和技术漫化驱动的产业升级、绿色低碳驱动的能源革命,成为我国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2十四五:先进制造崛起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把握关键技术成为我国长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展望十四五,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成为时代主旋律,也是二级投资寻找牛股的关键线索。
近年来,国内持续落地“国产替代”领域政策,“自主可控”、“替代”、“加强原创”、“培育国产知名品牌”在2016年以来的会议和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亦在“十四五发展纲要”中被反复提及。
2.3科创板:映射产业崛起
截止2022年5月12日,科创板共上市420家公司,根据科创板新兴产业一级行业分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55家,36.9%)、生物产业(92家,21.9%)、高端装备制造业(71家,16.9%)、新材料产业(54家,12.9%)占比居前。
具体到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二级分类,电子核心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型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等占比居前,映射了当前蓬勃发展的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国防和生物医药。
具体到个股,以科创板的市值前10大公司为例,、、、、-U等,都是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子领域龙头代表。
3、 盈利:增速快且估值触底
科创板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并逐步兑现到板块业绩上,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科创板22年和23年的盈利增速分别为64%、34%。
就估值来看,截至5月20日,整体法下(剔除负值),科创板PE-TTM为35倍,科创50为34倍,而科创50在4月26日的最低点PE-TTM仅为30倍。
3.1盈利:未来两年仍高增
就盈利增速来看,整体法下,根据截至5月20日的Wind一致盈利预测,测算得科创板22年和23年分别为64%、34%,而科创50则分别为39%、23%,较其他板块盈利优势突显。
分行业来看,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整体法下,剔除公司数量小于5个的行业。展望各行业的22年和23年盈利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
3.2估值:接近12年创业板
除了盈利增速外,估值高低也是市场关注焦点,因此我们借助历史复盘对此进行探讨。
从科创板当前估值来看,截至5月20日,整体法下(剔除负值),科创板PE-TTM为35倍,科创50为34倍,而科创50在4月26日的最低点PE-TTM仅为30倍。
参考创业板,2012年底和2018年底分别是创业板的两大市场底,对应市盈率(TTM)分别为29倍和28倍。可以发现,4月26日低点的科创50估值已经接近当年创业板的市场底。
4、基金:配置处在历史低位
截至5月12日,以基金重仓股为测算口径,截至2022Q1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持有科创板股票规模870亿,持有科创50股票规模614亿,而科创板总市值接近4.9万亿,科创50约2.1万亿。
截至2022Q1,科创板占基金整体的配置比例约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
随着产业增长逐步兑现到板块盈利上,科创板的配置价值将日益显现。参考创业板的配置路径,当前科创板较低的基金配置比例,也意味着后续较大的加仓空间。
5、 似曾相识创业板:多维度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创板,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是关键共性。换言之,两者分别映射了十二五时期和十四五时期的产业崛起。
基于此,我们对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宏观背景、产业分布、盈利情况、估值变动和基金持仓进行对比分析。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开板,10月30日,创业板内首批公司上市,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
5.1宏观:大势和风格共性
就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和2012年至2013年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大势角度,借助复盘可以发现,市场底通常领先经济底,市场底往往出现在剩余流动性由负转正期间。
回顾2012年Q1,剩余流动性,也即“M2增速-名义GDP增速”,由负转正。而截至2022年Q1,剩余流动性再次由负转正。
这意味着,市场开始进入筑底期,结合筑底期的结构演绎规律,新一轮明星股开始悄然登场,展开有序上涨。
从市场风格角度,我们以沪深300衡量价值风格,中证500指衡量成长风格,对经济状态和风格间的关系进行复盘。可以发现,强复苏阶段(2016-2017年),价值风格表现占优;弱复苏阶段(2013年、2019年),成长风格表现占优。
回顾2012年至2013年,经济从下行走向弱复苏,成长风格占优。展望2022年,随着复产复工推进,叠加常态化核酸检测,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经济也将触底后走向弱复苏,预计接下来中小成长机会更占优。
5.2产业:互联网VS硬科技
2013年至2015年创业板牛市的底层逻辑在于其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也即彼时创业板的产业分布以“互联网+”为主,映射了当时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
截止2012年底,创业板共349家公司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情况。其中,计算机应用行业43家,占比最大12.3%,其次为化学制品22家(6.3%),通用机械17家(4.9%),光学光电子16家(4.6%),环保工程及服务16家(4.6%),专用设备16家(4.6%)。
2013年至2015年期间,智能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互联网和手游进入快速发展期,此背景下优势突显,期间创业板指数获得累计超额收益率250%+。
观察当下的科创板,其产业分布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新能源、半导体、云计算、国防装备和生物医药为代表,这是十四五期间最具时代感的产业之一。
5.3估值:三年后降至最低
从创业板估值变迁历史来看,创业板估值在上市两年半内呈下行趋势,2012月12月3日创业板PE-TTM降至29倍后,板块估值见底,而后迎来了长达近三年的长牛行情。
对比科创板来看,两者估值走势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科创板上市近三年来,其市盈率持续波动下行,2022年4月28日科创板PE-TTM见底,降至31倍,与创业板见底时估值高度接近。
5.4盈利:双创的不同之处
从创业板和科创板推出后的盈利情况来看,创业板整体波动较大,而受益于注册制科创板整体更为稳定。
就创业板而言,盈利增速自第一年(2009年)持续下滑,直至第四年触底回升。
就科创板而言,整体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增速自第一年(2019年)至第四年持续提升,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2023年科创板整体营收增速约为27.1%,归母净利增速约34.3%,尽管相较于2022年边际回落,但盈利增速仍超30%。
5.5基金:双创早期均较低
以基金重仓股为测算口径,在创业板成立的前三年,板块基金配置比例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10年至2012年期间基金配置比例持续低于4%,与现阶段科创板基金持仓表现相似。
但从2013年至2015年,创业板基金持仓比例快速攀升,2015年Q2持仓比例高达26%,较2012年Q4实现多倍增长。
截至2022Q1,科创板占基金整体的配置比例约5.3%,接近2012Q4的创业板。
5.6总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创业板和科创板归一化处理后,早期指数走势呈现出较强相似度。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推出,指数持续调整至2012年1月并于2012年12月二次探底后开启牛市。
科创板自2019年7月推出,指数持续调整至2022年5月,持续调整近3年后,当前PE-TTM同样接近2012年的创业板。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这些现象背后有其合理性。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板,展望十四五期间的科创板,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是关键共性。与此同时,两者的次新股属性又强化了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的变动规律。
6、 科创板行业优质公司梳理
我们结合各行业分析师观点,对科创板的部分优质龙头整理如下。
7、 风险提示
1、地缘冲突超预期。
2、产业进展低预期。
3、盈利增长低预期。
(责任编辑:时尚)
-
戴森携手中国家电研究院 主导开发基于POLAR方法的团体标准
新浪数码讯 2022年11月22日消息,2022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GB/T 18801-2022 《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并将于2023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详细]
-
机构:到2029年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8月26日,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通过官微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在2021-2026年期间,电动汽车产量将以26%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产量将接近5410万辆。 ...[详细]
-
中国移动NZONE 50 Pro 5G手机官宣8月29日发布
IT之家 8 月 26 日消息,今天中国移动旗下 NZONE 智能终端宣布,NZONE 50 Pro 新品发布会将在 8 月 29 日下午 14 点 08 分发布,手机采用 6.7 英寸居中打孔无界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经济领先指标、就业指标与美债期限利差指标对于美国经济衰退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这些重要指标均预示了明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很高,尤其是明年上半年。我们 ...[详细]
-
央行:10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09万亿元 同比增长13.9%
2022年10月长三角地区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一、人民币贷款增加1601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9亿美元10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9%;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IPO对赌协议引纠纷!华金证券将某新三板公司告上法庭,曾担任其做市商
记者|陈靖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一则民事判决书,披露了原告方华金证券和被告方同禹药品包装公司以下简称为“同禹药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王禹沪之间的股权转让纠纷详情。同禹药包曾是一家新三板挂 ...[详细]
-
沪鸽口腔一颗合成树脂牙成本仅0.22元毛利率超75%,集采加速落地,口腔暴利时代或将终结?
来源:时代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种植牙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但一直以来,国内种植体厂家主要都是由外资品牌主导,消费者在进行口腔医疗种植时也会优先考虑采用进口的种植材料, ...[详细]
-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华特公司董事会20日宣布,罗伯特·艾格将重返迪士尼担任首席执行官CEO),接替已卸任的鲍勃·查佩克。艾格此次与迪士尼签订两年期的首席执行官合约。他将接受董事会的授权, ...[详细]
-
记者/周羽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据悉,深圳虚拟电厂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