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费高昂近千万,质疑过翟天临的人们开始质疑“知网是什么东西”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2019年2月,年费翟天临在直播间发问道:“知网是高昂什么东西啊?” 随后,其博士学位真实性遭质疑,近千论文抄袭现象再度引爆舆论。疑过与此同时,翟天不少高校纷纷压低论文查重率,人们从原来的开始30%降至20%、甚至10%以下。质疑知网
翟天临的什东这一扑翅膀,引发的年费是一场严查重复率的海啸。次生灾害包括且不限于查重所用的高昂高昂费用、降重耗费的近千精力以及在此过程中被破坏的学术规范。
这一年被网友戏称为“天临元年”,疑过从此以后翟天临与“中国知网”形成绑定。翟天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舆论场上讨论“毕业论文”、人们“学术黑产”的一号标靶。
如今已是“天临四年”,翟天临怎么也不会想到,一觉醒来网友们竟然排着队给他道歉。这一次,他们说的是:“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知网再涉“天价订购费”,中科院都交不起了?
近日,“中科院因天价续订费停用知网”的消息在坊间流传,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就在几个月前,“擅录九旬教授论文”一事也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来负面缠身的中国知网,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4月8日,一封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显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的使用权限,即日起,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
关于“停用”原因,邮件中解释为:“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该邮件还称: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元的续订费用,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据红星新闻4月17日报道,中科院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至于未来是否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介绍,“现在不好说,至少今年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了。”
昨日,据中新经纬报道,知网回应被中科院停用消息不属实。尽管双方回复并不统一,舆论场上关于中国知网费用高昂、频繁涨价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去年底就有媒体统计过,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直言知网“涨价离谱”,还提供了数据佐证。公告提到,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18.98%。公告中还坦言,“为了维护武汉理工大学的权益,图书馆与中国知网的谈判非常艰难。”
关于“涨价”,据中新经纬援引知网管理人员观点,知网并无所谓的定价规则,每年的定价是根据当年文献量、核心资源、独家资源等而定,还会受版权等问题影响,“收纳的文献资源多了,价格自然上浮。”
但实际上,中国知网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资源渠道商,用户数、下载量均为第一,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在此情况下,大部分高校最终只能被迫接受“涨价”。上文提及的武汉理工大学,在公告发布不到一个月后,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了中国知网数据。
高价之外的另一宗罪:两头通吃,侵权作者
据天眼查信息,“中国知网”项目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由A股上市公司100%控股。
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
仅2020年一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毛利率达51.30%。
一方面,知网利用高昂的订购费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其获取文献数据的成本却并不高。期刊杂志社和高校毕业论文,是知网等学术资源集成商的文献主要来源。但据南风窗报道,知网从学术期刊获取文献的成本很低,有的只是象征性地一年支付几千或小几万块钱,这并不能减轻期刊自负盈亏的压力。
此外,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低买高卖”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知网还多次因为侵权问题陷入负面舆论。
去年12月,“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一事引发热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对知网擅自收录他100多篇论文的官司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随后,中国知网发文道歉,下架了老教授的文章,还下调了博士、硕士论文的下载费用。
可侵权就下架,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对于作者而言,知网的业内地位显而易见,论文被撤下后就没有办法统计转载率和引用率,而这些会影响学者之后的投稿、申报课题。对于期刊、出版社也是如此,不被知网收录影响力也会下降。这种情况下,钱和版权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
是否涉及垄断?学术能用来做生意吗?
当我们厘清了“收与支”,也就理解了网友那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就像人们给郭敬明道歉,不是为了给意外翻红的《小时代》正名。人们揶揄着“错怪翟天临”的背后,是对知网霸道收费逻辑的反抗。追根究底,中国知网的底气来源于市占率第一的行业地位。
那么它是否涉及垄断呢?据武汉晚报报道,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一司在回复记者网上留言说:“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核实研究。”
封面新闻评论称,买卖自由、自由交易,知网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需厘清的是,论文等学术资源本质带有公共物品性质,理应秉持公益性、开放性来造福于“社会整体”。更何况,知网的行业地位并非全部是自由竞争的结果——经济参考报曾在去年12月发表评论称,知网当初的崛起,是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鼎力相助。
因此,曾受政策扶持的知网完全以商业逻辑行事,算不得体面。半月谈还犀利地指出,知网的牟利冲动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使其由原本便利学术发展的“垫脚石”角色,转向阻碍学术发展的“绊脚石”角色。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成本不断降低,作为知识中介的知网却不断提高收费价格,结果导致中科院这样的顶尖学术科研机构都要望而却步,无异于开时代倒车。”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就曾提出了一个兼具商业和公益性的“知网转型方案”——一般的论文浏览和下载功能纳入国家购买服务,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但对单位和研究人员的深度服务,依然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收费,比如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大数据服务等。
他说:“最珍贵的往往是免费的,比如空气;而知识是现代社会的空气,知识获取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责任编辑:焦点)
-
@张思莱医师 提问:张医师,您好。孩子26个月,前段时间体检骨碱性磷酸酶指标是正常的,但是最近发现指甲上有坑,是不是缺钙了,需要给吃点什么钙剂呢?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金牌专家,原北京中医药 ...[详细]
-
数据显示:美国“网络星期一”单日在线销售额有望超1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IT之家11月29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奥多比分析公司Adobe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网络星期一”在线销售额很可能打破纪录,单日网上消费金额有望超过110亿美元约793.1亿 ...[详细]
-
近亿元收购,如今只卖670余万 山东高速低价转让只为盘活存量资产
将道路收费、运营作为主营业务的山东高速SH600350,股价5.74元,市值277.1亿元),再次开始了瘦身计划。11月28日,山东高速同时披露两则涉及全资子公司山东高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高 ...[详细]
-
政策支持“三箭”全出!证监会五方面调整优化股权融资,这些房企“回血”有望?
来源:国际金融报11月28日,证监会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述措施自即日起实行。近期地产融资“三支箭”——信贷支持工具、债券融 ...[详细]
-
抄百度百科?民进党基隆市长参选人蔡适应被曝博士论文结论抄袭率达33%
观察者网讯)继台湾新竹市前市长、前桃园市长候选人,“小英男孩”林智坚硕士论文遭台大认定抄袭、国民党南投县长参选人许淑华硕士论文遭指抄袭后,有民进党基隆市长参选人蔡适应也被曝博士论文抄袭。综合台湾ETt ...[详细]
-
国产替代一直是当前的热点。国产替代和信创的主要两个目的,一是防止供应商不再供应而造成使用短缺,比如半导体领域的硬件断供;另一个是防止供应商在提供的产品里留下后门程序导致安全隐患。尤其是后者,因为软件领 ...[详细]
-
近日,有“88VIP”会员消费者反映,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T10 OMNI佳琦专属定制版的扫地,收到货后,向客服申请退差价,却被告知实付金额低于3399元,遭到拒绝。“88VIP”会员消费者称,实付金额 ...[详细]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发布 广汽传祺影豹、北京现代伊兰特、长安UNI-V等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较差”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图:数据来源:中保研本报讯记者吴博峰)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研)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2022年测评车型第一次结果》以下简称 ...[详细]
-
11月23日复盘:短期整理充分 静等放量上攻 光伏设备获17亿主力资金青睐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3日消息,指数午后震荡回升,沪指探底回升翻红,创指、深成指跌幅明显收窄。板块方面,中字头股票全天强势,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赛道股午后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讯 记者张建)11月28日,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发布关于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的公告 。公告显示,华夏幸福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赵鸿靖和吴中兵递交的《辞任报告》。赵鸿靖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