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多只基金“掉粉”逾90% 只因业绩太好?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公募基金存在的掉粉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得凭实力掉粉成为一种可能。基金绩太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逾只因业尽管公募基金的掉粉竞争强调“业绩为王”,但行业还是基金绩太出现了一种颇具争议的状况——业绩越好掉粉越快。不少中小公募基金旗下的逾只因业明星基金产品,尽管基金净值突破2元、掉粉3元,基金绩太长期业绩位于全市场前列,逾只因业但在净值不断创新高之际产品规模却缩水超过90%,掉粉沦落为仅剩数千万元的基金绩太迷你基金。 掉粉逾90%!逾只因业 只因业绩太好?掉粉 在公募基金行业,凭实力圈粉的基金绩太说辞并不一定靠得住。 成立七年来,逾只因业银河智联基金的净值在今年2月初正式突破3元。从过去五年的长期业绩看,这只基金的业绩在可比的1560只基金中排名第23名;从今年以来的短期表现看,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该基金累计收益率已达20%。 尽管长期、短期业绩均有不俗表现,但令人费解的是,根据该基金披露的去年四季度末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末,银河智联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1.2亿元。对比高达7.82亿元的初始规模,这意味着该基金在证明自己的赚钱实力后,资产规模已“掉粉”高达85%。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这种业绩与规模背离的反差现象中,银河智联生活基金甚至还不是表现得最夸张的一只产品。圆信永丰基金公司旗下的圆信永丰兴源生活配置基金显然更甚,这只成立五年的绩优基金产品净值几近突破2元,但其规模轨迹可能是这只基金的“心痛之处”。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末,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基金资产规模仅有6000万元,而在成立的2017年6月末,该基金的初始规模高达10亿元。 显而易见,随着产品净值不断创出新高,成为一只明星产品后,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基金的资产规模却变得更小,在成立七年后净值接近2元之际,产品规模反而缩水了94%。 类似的情况还有来自天治基金旗下的天治研究驱动混合C基金,该基金年内已取得高达20%的收益,在228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名。天治研究驱动混合C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末,初始规模约为9.7亿元,截至2023年2月3日,该基金的净值已高达1.93元。不过,其资产规模却反净值之道而行之,截至去年末仅剩1700万元,较初始规模大幅缩水98%。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类似“掉粉”逾90%的绩优基金产品还有多个案例。 业绩能改善收入吗? 基金管理费悬殊百倍 若业绩不能带来规模效应,这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在生存能力上将面临“非对称竞争”。 “非对称竞争”体现在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上,以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基金为例,尽管净值已接近2元,且2023年开年后业绩又冲进全市场前列,但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基金2021年取得的管理费收入仅为53万元,2020年的管理费收入也只为89万元,而基金产品的管理费收入正是基金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 与此对应的是,国内一家大型公募旗下的一只偏股型基金,尽管长达十年时间净值未能恢复至1元,但凭借单只基金尚有数十亿的资产规模,这只长期亏损的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高达6400万元,2020年管理费收入则为7500万元。 也就是说,上述长期亏损的基金产品,其一年的管理费收入,就已是圆信永丰兴源灵活配置基金年度管理费收入的百倍,甚至超过后者成立以来五年的管理费收入总和。 可见,一些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规模不断流失,只能拿到“苦哈哈”的管理费收入,而不少长期亏损的基金产品却因规模庞大而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长期躺赢,真金白银到手。 公募竞争白热化 业绩并非降维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业绩优秀但规模持续缩水的基金产品,大多隶属于中小公募基金公司。 尽管行业长期存在这样的公开说法——“业绩是王道,中小公募崛起要靠业绩取胜”,但上述业绩优秀,资产规模却缩水80%、90%,进而沦落为迷你基金的现象,进一步凸显了当整个行业陷于劣币驱逐良币时,中小公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生存压力——做好产品业绩,也未必能够改善基金公司自身的生存指标。 “现在资源都持续向大公司集中,中小公募是很难的,做好业绩没错,但能不能起得来并不一定。”华南地区的一家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募行业的竞争环境中,业绩只是一个层面,还包括股东资源、渠道资源等。 公募行业也的确存在许多这样的公司,其旗下产品几无亮点,尽管产品清一色的平庸化,但依靠成立早的品牌先发优势、强大的股东资源,这一类基金公司即便不能在业内竞争中遥遥领先,也至少保持着相当可观的资产规模,并依靠庞大的管理费收入维持相当诱人的生存条件。 “品牌、股东和渠道的优势,那才是降维打击。”深圳地区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公司的品牌和股东资源对做好产品规模是至关重要的,而业绩只有在基金产品募集完成后才能显现。 爆款基金“虹吸” 中小公募绩优产品遭殃 中小公募基金旗下绩优产品在净值飙升中持续“掉粉”,所为何因?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公募的爆款产品,被许多中小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认为是一种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曾认为,爆款基金产品往往来自一线公司,其本质是公募行业内的存量置换游戏。爆款基金产品大量吸金,并不意味着基金持有人拿出更多的本金,而是更大可能将持有的其他基金产品赎回,转而认购大型公募旗下的新发产品,这些大型公募旗下的新发产品,往往拥有强大的渠道宣发能力。 深圳地区一位在小公募公司负责华南区销售的人士曾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赎旧买新”在行业内非常普遍,对银行渠道来说,新基金销售时赚取的认购费普遍高于存量老基金带来的尾随佣金,银行、基金公司对新基金发行通常均有规模的考核任务。这位人士曾在佛山推介公司旗下的一只新发基金产品,他允诺给对方较高的返点,帮他完成公司的考核,很快这只基金产品就上了量。 上述人士还认为,爆款基金产品大多来自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募,这些基金公司的宣发能力强,与渠道关系更为紧密,当爆款基金密集出现时,“赎旧买新”中的赎回,可能更多地指向渠道和品牌力较弱的中小公募,尤其当某些中小公募旗下明星产品业绩越好,越可能在头部公募的爆款基金潮中出现赎回效应。 “基民套住了,往往就不想割肉赎回,赚钱了就容易赎回,拿钱买别家的基金。”华南地区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强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央行、银保监会: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 SK海力士:已确保在一年内不获取许可的前提下为中国工厂供应设备
- 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提供低成本资金扩大制造业需求
- 湖北能源首次回购63.81万股股份 拟投不超93.1亿建抽水蓄能电站
- 纽约联储行长:高利率料持续到明年末 9月加息幅度由整体数据来决定
- Pixel 6系列无望:谷歌称旧机型不会升级人脸解锁支持
- 第三财季营收同比下跌40%后,星巴克中国宣布:原CEO重回岗位…
- 传推特正审查有关永久性禁言的政策 以满足马斯克要求
- 遇难者升至38人!应急管理部部长赶赴现场
- 政策助力、花式促销 房企“银十”抢收
- 文旅部:《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政策缓冲期延长至2024年2月29日
- iPhone 14开售未满月就降价:标准版电商最高降600元,供应商几家欢喜几家愁
- 监管规范私募投研 三个“禁令”剑指涉内幕交易活动
- “江苏百强企业”发布:83家民企入围,前三甲都在苏州
- 汇量科技10月11日斥资约52.63万港元回购13万股
- 央企人事 | 7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抖音1分钱咖啡券无法兑换,是不是玩不起?”星巴克道歉
- 20多年不曾见,电脑销量“历史性放缓”
- 波司登再战伦敦,这次只卖羽绒服
- 美国通胀数据发布在即,纳指跌超1%,续创两年新低!英国央行再度出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疑似vivo新旗舰信息流出 配6.8英寸2K屏和5000万主摄
- 欧盟称新一轮对俄制裁涉及65名个人和18个实体
- 马斯克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到岗40小时 否则视为辞职
- 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
- 交银国际:维持领展房产基金买入评级 目标价82.88港元
-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上海门店端午节后逐步恢复 供应链问题仍是一大挑战
- 马斯克阴影笼罩Twitter:缩招、调岗,员工士气日渐低落
- 特斯拉AI日改至9月30日: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将现身,比电动车更重要
- 央行: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升,货币信贷政策坚持三大原则
- A股打工人图鉴:哪些公司减员最多?中石油、海航近3年减员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