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裂?人工智能产业化路在何方
在经历近几年高歌猛进的泡沫破裂发展后,人工智能似乎正在经历一波低谷。人工被称为“AI四小龙”的产业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化路何方依图科技、泡沫破裂遭遇市值暴跌或经营亏损。人工其中,产业实力最强、化路何方曾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IPO的泡沫破裂商汤科技,在6月底股价跌破发行价。人工也有不少人工智能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中。产业
亏损成常态、化路何方市值缩水、泡沫破裂融资困难……人工智能是人工否正在经历市场泡沫的破裂?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寒冬”是否已经到来?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举行论坛,产业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投资等专业人士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化路在何方”。
投资估值回归理性
人工智能是不是迎来了泡沫破裂?技术出身的投资人颇有发言权。
在这场研讨会上,将门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沈强直言: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领域迎来投资寒冬,而是说明投资估值体系更加回归理性。“毕竟经历了十年时间的持续投资,产业界对于AI技术的期待不仅仅是在创造更多、更新的技术,而是要在实际的业务里创造价值。”
沈强曾在诺基亚、微软等科技企业工作,曾担任微软创投加速器首席技术官,也参与过对不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与服务。他总结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情况后发现,2021年投资总额达到顶峰,但此时单笔融资的平均金额也在上升,这说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越来越多AI公司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到成熟发展的阶段。”
至于最近两年一些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或估值下调,沈强认为这并不能归因于投资界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在衰减,而是因为疫情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投资机构的资金供给减少,估值下降。而已经公开上市的明星AI公司的股价波动,会直接传导给一级市场(通常是未公开上市之前的股权融资市场——记者注)。
“如果(已经IPO上市的企业)它们都不行,是不是在一级市场上投的公司也会有隐忧,AI创业还要继续吗?”沈强说,在将门创投所维护的约两万人的AI技术创业者社区内,这是许多创业者、工程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作为创业者,北京一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进辉也有“唇亡齿寒之感”:“二级市场不好,创业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也会变难。”他认为,前几年市场普遍对“人工智能产业化”期望过高,如今在未能满足期望的情况下会有些失望,但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创造价值了,而且随着渗透率提升,机会不仅限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表层应用,还有很多中下层、基础设施的机会开始涌现。
袁进辉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7年开始带领创业团队研发深度学习框架OneFlow。这类框架被称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软件,是人工智能芯片等底层硬件的软件入口,也是近年来被看好的投资热点。他创办的一流科技也获得了九合创投、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近亿元风险投资。
作为从业者,袁进辉认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培养了大量工程师人才,有条件在更多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样类似“丛林探险”的新兴领域领先和超越。“如果我们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是有这个机会的。”
“技术创造了多少价值”
在本次研讨会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准备向其他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具体做法是派出大数据工程师帮其进行节能改造,但仔细计算人员工资、时间成本后,发现这种模式无法长期复制。
“因为用AI的成本现在不低,一个普通的企业要用AI,怎么能有利润来覆盖这个成本?”陶耀东提醒,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仍需与产业紧密结合,让使用AI技术服务或产品的企业能降本增效,创造更多价值。
事实上,如何降低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也是全球产业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算法研究所(Mila)、商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唐建认为,早期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向传统产业提供由AI算法支撑的技术服务,但这类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在于研发投入很高,利润很薄:需要建设数据中心和算法模型,相应的人员投入也非常大,但拿到的收入却不多,“造成很多企业基本不盈利,很多都是投资在后面支撑”。
此外,许多AI初创企业还要面临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唐建举例说,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在进入安防摄像头领域时,往往会面临其他企业的竞争,这些企业的优势在于大量的数据、用户积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企业也在吸纳相关人才,提升自身实力,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会超过商汤科技等AI公司。
创客总部合伙人、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陈荣根指出,像许多前沿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三大鸿沟:技术鸿沟,技术到底行不行;产品鸿沟,能不能做出产品;规模鸿沟,能不能做出规模。
“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尽快跟客户见面,知道客户想要什么,最终要创造客户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挑战。”陈荣根认为,人工智能在近几年已经过了“技术行不行”“技术怎么落地”的阶段,现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技术怎么能为应用场景创造价值”。“现在不仅仅谈技术、性能,还要看你创造了多少价值。”
呼唤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价值,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跨学科、跨领域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战略发展与合作部主任张煜曾在微软公司工作过十多年。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属于应用型学科,目前还不是一级学科,需要跟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因此,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方面,交叉学科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也是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莹关注的问题。她注意到,目前高校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考核,不论是理论研究方向还是产业落地方向,评价体系是一样的,高水平论文都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核必然引导大家研究的方向,或着力点不同。”张莹认为,要想提高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落地成效,需要相关科研人员深入具体企业。“只有深入了解行业背景,才能产生更好的模型,适合在不同的行业。”因此,她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允许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一年或半年的学术年假,到一些企业中参与工作,深度理解行业需求。
“产业化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何向南提到,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等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国已经培养大量专业硕士、博士,但对于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的交叉学科,如何评价一个专业硕士或专业博士是否合格则显得十分困难。“目前评价体系缺失,所以很多学校‘偷工减料’,就是用原来的体系去考核。”他认为,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产业所适用的人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创建于199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有27个分论坛,通过举办论坛等活动讨论学术、公共政策等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06日 06 版
(责任编辑:焦点)
-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政策施行至今已是第15个月,落地效果如何?伽马数据曾在去年11月发布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观点: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回升之后,经济先行指标回落至荣枯线下方,印证了我们此前提到的反抽的判断。而在此之下,经济增长的压力依旧对市场有抑制,在政 ...[详细]
-
北京朝阳区:这个时间段到访过护国寺小吃(光明桥店)的人员主动报备
4月2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7场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介绍,27日该区通报的两例确诊病例曾先后在护国寺小吃光明桥店)就餐,请4月16日17点至4月24日14点到访过 ...[详细]
-
一家在科创板考场上退场的芯片企业,逃票要去中小板,没想到都搞成注册制了,同样要面临三番五次的拷问。这家将愿景写成名字的公司芯愿景在IPO冲关过程中,科技似乎只是遮羞布,回锅肉似的圈钱术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保险资金助力科技发展持续取得进展,险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尚面临哪些难点?在2022论坛年会上,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贾飙表示,近年来,保险资金 ...[详细]
-
“业界良心”杨东再投1.1亿元自购:一季度宁泉资产最新持仓有了这些变化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 穆玥“业界良心”杨东也成了自购大军中的一员。4月26日,由杨东掌舵的宁泉资产发布公告称,“将于今日起运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1.1亿元 ...[详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4月27日消息,对于网传荣耀CEO赵明卸任总经理以及多名高管退出一事,赵明本人回应称系谣言。赵明在个人表示,自己仍是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的董事和CEO,并强调荣耀的业务在一季度同比和环比 ...[详细]
-
2分钟读财报 | 云业务营收增长32% 微软第三财季业绩超预期
当地时间4月26日,微软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受云业务需求强劲影响,微软交出一份超预期的业绩,微软盘后股价一度涨超6%。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微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闫烨来源/AI蓝媒汇ID:lanmeih001)11月22日,快手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快手在第三季度收入达到231.28亿元 ...[详细]
-
作者|何广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8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五大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将产生巨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