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后情绪分化,年末债市怎么走?
经历了过去一周的大跌急跌,本周债券市场暂趋于稳定,后情化年但出于对年末流动性的绪分担忧,叠加对明年经济复苏的末债预期,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下行,市走市场观望情绪仍重。大跌截至11月23日收盘,后情化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45%。绪分
国内券商、末债基金减持债券后,市走债市技术面抛压可控。大跌最新数据显示,后情化年外国投资者在10月连续9个月削减了对亚洲本币金融机构的绪分敞口,其中,末债外资在10月净卖出34亿美元的市走人民币债券,11月有小幅资金净流入。
究竟债市后续何去何从?这将对近期备受“破净潮”困扰的银行理财以及债基意味着什么?国际资金未来是否继续流入人民币债券?
内外资大幅减持暂告段落
10月和11月,债市经历了外资和内资的大幅降仓。就目前而言,大幅抛压暂时缓和。
巴克莱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告诉记者,10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亚洲固定收益资产共计减少76亿美元。净流出靠前的为中国34亿美元,其次是马来西亚24亿美元、印尼11亿美元、泰国7亿美元和印度3亿美元。这是外资连续9个月净流出中国市场。这与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人民币贬值、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深都息息相关。
“我们认为继续扩大抛售步伐的门槛很高,预计11月将出现少量资金流入,反映出全球债券收益率下行和活跃投资者敞口减少。我们预计,对中国债券的买入需求将保持疲弱,之后才会恢复温和的资金流入,而韩国债券的外国投资者需求将在年底前都保持低迷。”张蒙称。
不过,每日数据显示,11月迄今(截至上周),国际资金净流入中国债市,尽管当时中国债市遭遇大幅抛售,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机构的降仓主导。
某欧洲外资行新兴市场交易主管近期对记者表示,尽管利差导致此前很多外资降低人民币债券仓位,“但是我对中国国债并不是太悲观,因为很多全球央行都可能会继续买入中国国债,这更多是出于资金再平衡(rebalancing)的需求,富时罗素WGBI指数纳入中国债券也会在每一个季度吸引一定量的被动资金流入。”况且经历了降仓,10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债在整体市场的占比仍保持在9.4%。
到了11月,反而是国内机构对债市的抛压更大。某股份行下属理财子公司投研团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在11月初放量,很明显是获利盘出走的迹象。
国内资金的抛售始于上周一。流动性趋紧推动同业存单利率快速上行,同时触发货币市场基金大规模赎回,进一步加剧同业存单上行压力。叠加地产和疫情政策调整,债券利率整体上行,并触发负反馈机制,国债收益率跳升近20BP。
第一财经此前就报道,数据显示,11月14日,基金是当日债市的最大卖家,合计卖出575亿元。各个期限、各个品种都是净卖出,无差别卖出的现象印证了债基有赎回。基金卖出最多的期限是7~10年期的品种,这说明货基在压降产品久期;同日,券商机构行为有差异,券商卖出3年期以上债券430亿元,但买入约200亿元3年期以内的债券;券商则是卖长债、买短债,即降低组合久期,同时降低了杠杆;根据数据,当日理财主要是卖出了40多亿元3~5年期利率债。
大跌后情绪依旧分化
11月以来,债券市场的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让人甚至想起2016年底的债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5%快速上行到2.9%附近,十年期国开债活跃券从2.77%上行到3%附近,一年期存单从2%上行到2.6%左右,机构青睐的二级资本债更是成为重灾区,上行幅度超过60BP。
尽管目前市场企稳,但各界对于中期债市的前景并不乐观。
“由于获利了结盘、抛售盘已经基本降仓完毕,11月预计债市可以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会在2.7%~2.8%。”上述人士提及。但风险仍然存在,比如在利好政策下风险偏好回升、流动性阶段性收敛等。总体来看,年末资金利率的中枢易上难下,资金波动性增加,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
多数机构预计,即使年底债市维持震荡格局,但明年如果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债熊”的概率不小。
上投摩根基金锦程养老FOF系列基金经理杜习杰日前对记者表示。目前低配久期,对债市的前景仍持相对保守的立场。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近期对记者提及,2023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触及3.25%,但到年末可能温和降至3%附近。
该机构预计,随着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出现实质性反弹(瑞银预计明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或将反弹至6.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进一步上升,高点或触及3.25%。然而明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通胀下行,信贷脉冲转负,以及发达国家债券收益率下降(瑞银预计2023年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65%),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回吐上半年的升幅,到明年年底降至2.9%。
“投资者在当前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时应缩短久期,并且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在收益率超过3.1%时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将能提供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比,故届时可考虑建立仓位。我们预计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进一步上升过程中或继续小幅变平,在收益率见顶后曲线会再度增陡。”夏愔愔称。
不过,如果全球经济更大幅度放缓,央行仍可能下调政策利率,D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回落至1.4%左右,这意味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降至2.5%以下;如果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好于基准情形,国内政策宽松可能会退出,DR007可能会更快地升至2.0%,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升至3.3%以上。
理财“绝对收益”遭挑战
一旦债市陷入持续,相比起见惯了波动的公募基金而言,以绝对收益为主的理财子公司无疑将面临挑战。
理财客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更希望获得的是类似存款的稳定收益。主流观点认为,此次净值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理财产品的销售。
“至于从理财产品撤出的资金会不会进入股市,这很难说,毕竟股民这些年确实没有从股市获得良好的回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让投资者厌恶,这只会让投资者选择波动性更小的货币产品或类货币产品。”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据记者获悉,目前理财子公司内部也在进行各种“债熊”情景的推算。例如,基于对2017年债基的规模和收益表现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其一,2016年四季度债市转熊,短债基金、二级债基、中长期债基和被动指数债基的季度收益都转负。说明如果债市转入大熊市,固收类产品收益转负无可避免;其二,2017年1月~3月,尽管债市处于熊市,但货基、债基产品均获得了绝对的正收益。启示是债券熊市下,固定收益产品仍有望获得正收益,只要债市不是急跌;其三,从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货基产品收益为4.44%,短债基金为2.28%,中长期纯债基为0.35%,被动指数债基为-3.57%,这说明在债券熊市中压缩组合久期至关重要,被动指数基金因为产品定位难以改变组合久期,所以在债市转熊后收益最低。
(责任编辑:时尚)
-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去中心化金融的“突破性”发展可能会带来金融稳定性风险,若其内部发生金融危机,可能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溢出效应。当地时间8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称美联储 ...[详细]
-
编 辑丨张伟贤,林虹,刘雪莹6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南京溧水相关部门处了解到,溧水区将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政策、购房即补贴总房款0.8%、商贷执行全市最低利率。购房补贴的执行日期为2022年6月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磷酸铁锂赛道热度有增无减,再迎来一位钛白粉跨界玩家。6月20日晚间,300891)公告称,公司与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广东广 ...[详细]
-
香港金管局再承接52.2亿港元沽盘 已累计买入超700亿港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2618)“买入”评级,长期看预计盈利将明显提升,2024年核心净利率有望达1.5%,目标价22港元。公司2022Q3实现non-ifrs净利润4.5亿元,同比扭亏。同期外部收入 ...[详细]
-
日本民众接种新冠疫苗资料图)据日本富士电视台21日报道,当前,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正在日本各地蔓延,不少感染者在治愈后出现了后遗症,症状各不相同,甚至有儿童在治愈后持续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并为此切除部分 ...[详细]
-
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即将离任回国的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王毅表示,建交30年来,中韩双方贸易额持续突破3000亿美元,成果值得珍惜和维护。张夏成表示,我出使中国三年来,见证了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详细]
-
图源:SIA 集微网消息,据彭博社6月21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芯片行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相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行业公司中,有19 家 ...[详细]
-
苹果iPhone 14/Pro系列配色爆料:紫色将取代粉色和远峰蓝
IT之家8月31日消息,一周后,苹果将为大家带来全新的iPhone14和iPhone14Pro系列机型。 Twitter爆料者@Jioriku和Naver爆料者透露了一些关于新机的配色信息。基于此,平 ...[详细]
-
南南资源发盈喜 预期年度税后溢利约66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01229)公布,预期该集团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除税后综合溢利约6600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产生除税后综合亏损约220.8万港元。毛利增加至约1.62亿港元,而毛利率增加至约54.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