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优化国际航班防控措施 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民航报
优化国际航班防控措施
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
——解读《运输航空公司、解读经济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九版)》
日前,优化疫情民航局修订发布了《运输航空公司、国际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九版)》(以下简称《指南(第九版)》)。航班与上一版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相比,防控防控发展《指南(第九版)》进一步细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措施提级国际航班防控措施,统筹并对机组管理、解读经济进口货物防控及国际入境航班全流程闭环管理等方面作出优化。优化疫情在此前基础上,国际《指南(第九版)》如何做到更加科学精准防控?航班其优化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具体包括了哪些措施?防控防控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相关负责人。
国际航班提级防控 进口货物分级分区
记者:国际航班的措施相关防控措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指南(第九版)》针对国际航班采取提级防控,统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解读经济
答: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风险,《指南(第九版)》针对国际航班提级防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航班分级方面,《指南(第九版)》将国际/地区入境航班均评定为高风险航班。
在机组人员防控方面,《指南(第九版)》提出,机组人员执行高风险航班任务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国际/地区入境航班的机组餐应尽量配备往返餐食,不建议在境外配餐;如需在境外配餐的,不配备冷餐冷食,上机前应对餐车外表面做好消毒;供餐前,应充分加热餐食。
在旅客及机上服务防控措施方面,《指南(第九版)》提出,对于国际/地区入境航班仅提供预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科学控制机上温度,要求航空器空调系统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加强盥洗室通风换气,盥洗室每30分钟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2-3人次使用后);机上取消报刊杂志供应,除特殊需求外不再提供毛毯、靠枕等用品;为旅客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并为安置在隔离区的有症状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品。
记者: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民航《指南(第九版)》对航空进口货物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哪些优化呢?
答:参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南(第九版)》根据进口物品来源国家(地区)疫情、物品类别和特征、运输方式和存放时长、装卸方式、是否冷链货物等,对进口货物被污染的风险等级进行研判。进口冷链货物均评定为高风险货物,进口非冷链货物分为低风险货物和高风险货物两个等级。针对低、高风险货物的机场货站及存储区域,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区域设置,注明标识,互不交叉,实施分区分级防控。
优化机组人员管理 精准明确防控要求
记者:机组人员管理是防止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的新变化,《指南(第九版)》在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隔离及管理措施上,与此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已将入境人员管控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管理+3天健康监测”,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为“X+7管控措施”。在前期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展的七城市优化试点工作中,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对国际运行航班机组人员入境后的隔离管理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指南(第九版)》也对机组在境外过关、驻外期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控要求。因此,《指南(第九版)》在前期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细化,根据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执勤类型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将入境后14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调整为3天健康监测。
记者:针对国际/地区航班任务的机组人员驻外期间防控措施,《指南(第九版)》进行了哪些调整?
答:为了进一步科学严格管理,《指南(第九版)》明确了执行国际/地区航班任务的机组人员在境外期间的防护要求,要求佩戴KN95/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机组人员入住酒店后,应在房间内按规范流程脱防护用品,并对房间内高频接触物表、随身物品和外衣进行消毒。驻外期间,机组人员要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做好自身健康状况监测;航空公司要掌握与机组人员接触的司机、配餐人员等相关境外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要求其与机组人员接触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持续加强闭环管理 细化保障人员防控
记者:目前,随着国际航班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那么,对于加强国际入境航班全流程闭环管理,《指南(第九版)》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入境航班保障工作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指南(第九版)》在第八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入境航班全流程闭环管理,尤其是细化了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的防控要求。
《指南(第九版)》明确了入境航班保障高风险人员的范围,即与国际入境航空器、机组、旅客、垃圾、行李、货物及保障国际航班运行设施、设备、单据票证有直接物理接触,或者与上述人员和设施设备动线存在时空交集(在做好隔离保护措施的车辆内除外)的入境保障地面人员。
《指南(第九版)》明确了闭环管理期间以及高风险人员上(返)岗前准备、离岗要求。高风险人员上(返)岗前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在闭环管理期间,高风险人员应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和定期轮班,每日开展1次核酸检测,避免人员交叉聚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离岗后,需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医学观察期满后仍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记者:民航一线重点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对于疫情防控同样重要。《指南(第九版)》对于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的个人防护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高温露天作业时的防护措施是否更加精准科学?
答:《指南(第九版)》提出,工作期间,高风险人员应佩戴KN95/N95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条形帽,在不影响作业安全的情况下,可根据岗位特点穿戴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鞋套。除清洁、垃圾处理等航空器舱内作业人员外,停机坪等露天场所的作业人员以及低风险货物的作业人员,在不接触入境人员(机组和旅客)、不进入客/货舱内且与其他高风险人员不混用休息室、卫生间等场所的情况下,无需穿戴防护服。客/货舱外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无需佩戴护目镜/面屏及穿戴防护服。(中国民航报 见习记者潘瑾瑜)
(责任编辑:探索)
-
南京女子李云化名)将手机密码、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交易密码等告诉他人,被对方冒名办理网贷21万余元占为己有;事发后,李云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停止向其催收剩余贷款,被法院驳回。日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详细]
-
单月暴跌近14%!美国科技股上一次这么跌的时候雷曼刚倒闭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纳指陷入技术性熊市,科技股何时能“止血”?美国科技股正在逐步逼近悬崖的边缘,走势岌岌可危。由于投资者押注美联储加息并为经济增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经过了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与转型,房住不炒、去杠杆化,加强预期引导,坚持租购并举,“高质量发展”、“新的 ...[详细]
-
2022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于4月30日晚间举行,届时新浪财经将全程直播,敬请关注。投资者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价值投资?4月29日晚8点,第一财经记者高远,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 ...[详细]
-
20cm涨停,叕叕创新高!这个题材大爆发,“从0到1”,业绩高增长概念股名单出炉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复合铜箔处于量产前夜。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详细]
-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综合消息:当地时间29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在简报会上宣布,美国已开始在德国的美军设施对乌克兰武装部队进行额外训练。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乌克兰被美国和北约打造成遏制和 ...[详细]
-
4月30日,宁德时代公布2022第一季度Q1)报告,距离原定日期延期两天。数据显示,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486.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23 ...[详细]
-
芒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疯狂,疯狂地赌博,很快地买、很快地卖
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在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疯狂的一个情况,疯狂地赌博,很快地买、很快地卖,看起来真的不美好。我也不会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荣耀,就是一堆人在那儿掷色子而已,掷完色子,闭着眼睛看会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樊继拓投资策略信达策略研究核心结论2005年以来银行板块的超额收益行情所处的经济和市场阶段,主要发生在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情况是经济上行期, ...[详细]
-
图片来源:Agility Robotics官方网站记者|丁当4月22日,宣布已设立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该基金名为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 ...[详细]